教育信息化2.0阶段,在顶层设计框架下,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才能贯彻好“应用驱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创新发展,是学校需要直面并解决的问题。
2020年起,国务院与教育部陆续发布通知,要求学校保障学生每天校内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鼓励布置体育作业,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在政策的指引下,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引进了全系列智慧体育互动设备,借助AI技术在体育测试、教学、锻炼各环节营造智慧体育氛围。
个性化分析、全过程精准施策,打造智慧体育教学
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与评估,往往只能依赖于老师的“经验”,学员基数多,考核成绩只能通过纸笔记录,一对多的考核模式导致教师工作量巨大。同时,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模糊,对标准化没有数据分析,从训练到考试再到结束,对自己的成绩没有概念,这导致师生在教学信息上都非常被动。
在延安初级中学,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操场上,22寸的室外AI跑步屏与43寸的室外AI教学屏格外引人注目。
▲AI教学屏(左)、AI跑步屏(右)
体育课上,学生在AI智慧屏前热身,AI智慧屏能够辅助监督、识别其动作达标情况,帮助教师更加全面高效地了解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是否达到了热身标准,进而开启下一环节的教学。同时,学生都佩戴有电子手环,手环数据与教学屏数据库同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跳、肺活量、有氧量会通过手环形成精确数据,实时上传至教学屏,后台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为学生智能推送运动建议,从而实现教师精细化分层教学和学生个性化训练。
▲个人数字化运动档案
以课堂测试为例:
50米短跑测试时,学生在AI跑步屏前用人脸登记信息,根据系统指令到对应跑道就位,随着发令枪响快速向终点冲刺,在终点线,不需要老师依赖秒表计时,而是由摄像头捕捉,自动且精准地获得学生的跑步用时、成绩、班级排名等数据。
中长跑考试时,即使全班同学齐上阵,人脸识别和摄像头也能准确无误地记录每个人的成绩。且AI数据可以自动同比分析,形成成绩起伏轨迹,学生可以直观看到自己一段时间内的运动进步或退步情况,老师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学生跑步状态,定制有效训练计划上。
“云端”督促、内在赋能,打造家校共育闭环
“体育锻炼不在一朝一夕,要让学生真正会运动、爱运动。”校长许军表示。在延安初级中学,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已经不是为了学期考核与体育测试成绩,而是融入了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学校位于上海市长宁区,为积极响应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号召,创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平台,长宁区统筹策划,创建区内中小学生健康服务系统。据悉,这是全市首个区级学生健康服务系统,家长在上海市“一网通办”平台和“随申办”长宁区旗舰店“智慧云锻炼”小程序,就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学生体检信息与运动状况。
▲长宁区学生健康服务系统
在延安初级中学,为了督促学生在家也能保持锻炼,老师通过“智慧云锻炼”小程序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在手机端点击开始运动,对照动作指示进行开合跳、深蹲、前后跳等,运动完成进度便会实时反馈到系统后台上。同时,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运动建议会实时反馈给家长,实现家校共育,共同督促学生体育锻炼,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教师布置运动作业
除此之外,后台会根据学生一段时间内的运动量推送体质健康报告以及体育运动建议。学生可以在小程序中个性化选择运动课程,自主锻炼,提升弱项,强化特长。小程序中还包含多种运动竞赛小知识,帮助学生在游戏化体验中激发运动兴趣,培养运动习惯,从而为学生热爱运动、享受运动注入内在动力。
▲学生查收运动建议
为了深化体育教育成效,学校重视对过程性教学的把控。体育测评成绩、课堂作业完成效率、日常自主锻炼积极性……“智慧云锻炼”实现了每一条过程性数据的留存。学期末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打破了传统的回忆式、主观评价方式,以数据为依据,保证了评价的公平性与客观性,让学生、家长得到实时反馈,实现“数据采集-个性教学-作业监测-兴趣养成”一体化的家校共育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