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曾索狄
主旋律剧如何打动观众?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山河锦绣》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接受采访时,该剧的导演余淳和吕紫伯表示,他们的挑战是如何把主旋律剧拍得故事性强,让观众能够看进去,“思想再高大上,没有结实的故事和生动的人物去承载,一切都是零。”
推敲戏剧和生活的平衡
《山河锦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承制,余淳和吕紫伯担任导演;由甲、韦言、吴海中编剧;李乃文、王雷、颜丙燕、胡明、姜冠南、苏青、张嘉益、丁勇岱、马少骅、张志坚等塑造过众多经典角色的实力派演员参演。
余淳和吕紫伯两位导演此前均拍摄过扶贫剧,但这并未减少拍摄《山河锦绣》的难度。余淳介绍,此前他执导的《石头开花》是与多位导演合作,每人各拍一个单元剧,也就是两集的体量,“这次的《山河锦绣》是部连续剧,而且跨越了三十年时间。”难度成倍增加,却也意味着更大的发挥空间,“空间比较大,故事时间比较充裕,可以让我们尽量充分表达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记录那些值得抒写的人物。”
吕紫伯认为,他们一开始就确定要拍一部让观众喜闻乐见的主旋律作品,“我们从‘平实’‘质朴’这两个词切入,不悬浮,不洒狗血。不弄那些特别适合在电视剧中表现的戏剧冲突,在生活化处理上下了很大功夫,反复推敲戏剧和生活的平衡,试图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平衡点。”因此,《山河锦绣》放弃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对于灾难和贫困的展示,我们都是点到为止,没有刻意渲染,不煽情。”
两位导演操刀,如果出现意见不同怎么办?吕紫伯表示,解决办法就是大家一起讨论,“几乎所有演员都凑在一起讨论的次数,就不下四五次。在拍摄期间,全组整体的讨论氛围比较好,我们很多戏都是大家现场合力完成的。”余淳则表示,能一起合作的人肯定创作理念一致,不会在基本问题上发生争执和碰撞,具体某一场戏怎么处理,他俩基本没有太多分歧,“总之,这个戏的主调是我们怎么能够拍得真实、打动人、温暖,这个认识是统一的,剩下的就是怎么干活,怎么能体现最初的追求和设定。”
导演像教练,演员像球员
《山河锦绣》能得到观众“真实,有烟火气”的盛赞,离不开全剧演员的“表演在线”。导演余淳说,这就像是现在举行的世界杯,“教练再牛,没有好球员有什么用?所以说你剧本再好,想法再好,导演再有什么,也都得通过一个一个演员去实现。这是最根本的东西。”
为了让剧组能“入戏”,《山河锦绣》的演员90%是西北籍,吕紫伯表示,他们对演员的一大要求就是说关中方言,“我们想营造这个戏的氛围,让它尽量真实,在拍摄的时候,就希望组里的语言环境好一些。”
不仅如此,两位导演在现场也尽量说陕西话,吕紫伯说:“这个努力是必须要付出的。我跟余导在现场能说就说,说不明白我们就愣说。”余淳认为陕西话有一种魔力,“当边上人都说陕西话的时候,你就不好意思说普通话了。紫伯在陕北拍过戏,语言能力比较强,我不行,我就是现学,无所谓,说错了人家也不会笑话我。作为导演,为了掌握拍摄的效果,也是需要自己来学习的。”
临近开机时,剧组进行了两三次的彻夜讨论,每个演员讲述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走向、人物立场的想法,大家一起碰撞、去杂糅。余淳说:“演员跟我们是一个节奏一个步调,对每一场戏、每个人物都贡献了他们自己的人生阅历,贡献了他们对人物的理解、认知。所以,这部剧的人物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就算是群演,也拿出了最好的状态。”
吕紫伯还透露,李乃文、王雷、颜丙燕为了这部剧都努力控制饮食,“为了接近贫困村里人的面貌,把自己一个个都弄得面黄肌瘦的,他们开机之前已经做这个努力了,拍摄过程中也是,进食量都非常小。李乃文只吃菜叶,干体力活都虚,加上拍摄时极其炎热,每天出汗好几斤。从开机之前到拍摄大概一个月左右,颜丙燕基本没怎么正经进过食。因为她之前的戏要求演一个相对比较富态的母亲,那个戏需要她增肥三十斤,到我们这儿来,她要先把这三十斤拿下去再往下减,工程量巨大。”余淳补充说:“颜丙燕有一天吃了一口米饭,直说罪过罪过。演员确实太不容易了。”
拍戏给村庄修了条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