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6日至10月16日,大型话剧《英雄儿女》进行了首轮演出。
该剧取材于巴金的小说《团圆》以及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同名电影《英雄儿女》(编剧毛烽、武兆堤),讲述了上海籍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相继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英勇战斗,王成壮烈牺牲后,王芳在战场上与养父王复标、生父王文清重逢和团圆的故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精心准备、全力推动话剧《英雄儿女》的创作演出,力求打造一部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体现上海英雄城市特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红色主题剧目。
首轮演出收官后,话剧《英雄儿女》受到了业内外专家、媒体、观众等的广泛关注。首轮演出期间,话剧《英雄儿女》话题信息传播总计达到2,476篇次,新闻传播量高达1454篇次,演出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专家评论:
·话剧《英雄儿女》的“胚子”很好,“品相”也很好,它是走心的,是有泪点的,可以唤起记忆的。整部剧的编剧视角、导演手法、音乐铺排,该渲染的、该平缓的都很到位。——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陈东
·话剧《英雄儿女》这部戏主题立意非常好,表现了抗美援朝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浓厚的家国情怀。话剧中心的这批青年演员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投入且有气势,这样的精气神让人非常感动。——原上海市文广局艺术总监、上海戏剧家协会顾问 刘文国
·话剧中心给我们带来了一台完全不一样的话剧,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初心不忘,英雄主义题材是我们始终不渝坚守和坚持的人文情怀。这部戏使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情不自禁眼泛泪花,使我们看到了艺术的生命力。——原上海市文广局艺术总监 吴孝明
·在《英雄儿女》这部话剧中,我看到了那个时代青年的向往和追求。他们情感和欲望的纯粹、精神世界的质朴,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一种对灵魂的疗愈。这得益于编剧、导演对作品的解读,也要赞赏青年演员的表演,他们真的沉浸在那个境界中了。此外在舞台呈现和人物群像上都很有雕塑感,仿佛看到共和国历史上的一座座丰碑。——著名编剧、文艺评论家 李守成
·话剧《英雄儿女》的舞台呈现有气质、有激情、有人情。作品努力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小说和电影精神内涵再度深入开掘,进一步丰富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理想情操。——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毛时安
观演期间,有人因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而震撼,有人因为平凡人的大义而感动,有人因为文学在战争时代的力量而深受鼓舞,也有人用当下丈量历史,缅怀先辈致敬英雄……话剧《英雄儿女》首轮演出的末场现场还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观众——15位平均年龄87.8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相隔数载,只有真实的英雄事迹、不朽的英雄精神才能跨越时空,让我们两代人在同一空间有了这次难以忘怀的观演经历。
观众评论:
·我是上话的老观众了,这是第一次陪我父亲来看演出的,他对儿时看过的电影《英雄儿女》难以忘怀,总会和我说起他们那时的种种。我在得知上话创排话剧《英雄儿女》之初就告诉了我的父亲,看完演出走出剧场,我还能清晰地看见他眼眶中的泪水。从话剧大厦走向地铁站,我挽着父亲一起走这条熟悉的安福路,听他哼着《英雄赞歌》的曲调。——观众刘小姐
·有两场戏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是王成呐喊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像我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很难切身体会到那段历史,这个表演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的不容易和他们坚定的决心。还有一场戏是两位父亲的对手戏,让我看到了感动和责任。虽然知道这段历史,但从未在舞台上通过戏剧这个载体看过这段历史的呈现,《英雄儿女》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英雄形象。——95后观众苏同学
·我本身是80后,自己来说对这段历史或多或少还是有了解的,所以看的时候感触也挺深,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10后的孩子,他们很多人是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平常如果只跟他们口头上述说,他们也不会真的想要去了解,所以有这样一个机会,带他们来看看用话剧呈现出来的这段历史,希望他们更加真切地去感受,让他们了解先辈的不易,正是因为先辈的流血牺牲,才能让他们现在拥有这么好的生活。——观众张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