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世到城市世:媒介的力量——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22)”于前天至今天(11月20日)在上海举行。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近年来聚焦“数字城市传播”研究。
本次论坛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等重大议题,探讨二维码、算法、大数据、数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字媒介推动中国城市发展的本土化经验,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推进中国传播学研究的理论和范式创新,以创建中国特色媒介学为基点,建构传播学的中国自主话语体系。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的一年一度全国性学术论坛,迄今已连续举办十六年,以高水准的学术研究和前沿性的议题,在海内外传播学界获得了很高的学术声誉。
此次论坛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在新一轮教育部评比中获评优秀后,首次组织的由国内外各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业界的同道们共同参与的国际学术活动。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是新闻传播学领域唯一在2017、2021两轮教育部评比中连续获评优秀的基地。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教授与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罗长远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席陆晔教授主持开幕式。
探讨中国特色媒介学的创立与发展
创建中国媒介学,首先必须厘清在当下的数字生活中“媒介”意味着什么。
基于此,19日上午,论坛举行了由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黄旦与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孙玮主讲,全国各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新闻传播学同道们共同参与的“城市世:媒介再思”圆桌对话。
孙玮教授与黄旦教授先后以《城市世:媒介再思》和《媒介再思——关于“媒介”的一点辨析》为题,分别从中国本土化的城市媒介经验与学理化的媒介理论批判出发,对当下的媒介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厘清与反思,并对如何在数字时代重新理解媒介、推进媒介研究创新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孙玮提出,在当前中国高速发展、相互交织的数字化与城市化浪潮中,媒介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关键地位愈发凸显,当下世界发展已经逐步走向了以城市作为综合万物之沟通系统的“城市世”。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构成的软件代码系统已经成为了当下城市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媒介,城市的发展与数字系统相互交织、紧密结合。黄旦辨析了“万物皆媒”、“媒介物质性”、“媒介本体论”、“媒介性”等当下媒介研究中的热门概念,并进一步提出,媒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居于各个物体之间的关系性视角,我们应当以“媒介”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当下数字社会的各种现象。
现场的八位嘉宾轮流进行了发言,嘉宾们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与学术脉络,就如何理解“媒介”这一关键概念,如何定位“媒介”在当下新闻传播学实践与研究的意义,从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学科,为加快构建我国本土化的传播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做出贡献,进行了讨论。
构建跨区域学术合作共同体
开幕式后,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潘霁教授主持,韩国延世大学传播系和公共健康与预防医学系教授、延世大学城市社会空间信息中心主任Yong-Chan Kim在在线上发表了题为Media, A Shaky Concept的主旨演讲,围绕“媒介”意义何为,就数字时代我们该如何理解和解读媒介等议题展开了探讨。
此次合作也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与延世大学等共同成立的“可沟通城市亚洲联盟”的重新启动。
Yong-Chan Kim梳理了“媒介”这一关键概念在学术研究中的流变后提出,“媒介”概念在当下的“后大众媒体时代”已愈发溢出新闻传播的传统边界,数字媒介与城市相互建构,作为媒介的城市与作为城市的媒介一体两面,共同构成了当下我们在城市中的生活状况。
据介绍,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城市传播”为锚点汇聚国外研究者,搭建论坛等对话和交流的平台。中心与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合作推动建立“可沟通城市亚洲联盟”,此次论坛的主旨演讲所邀请的城市传播研究领域国际知名学者Yong-Chan Kim教授,正是来自联盟的共同发起单位韩国延世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