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儿童医院黄牛代挂号电话票贩子号贩子网上预约挂号,住院检查加快,大山深处有侨乡(边城见闻)
黄牛号贩子跑腿代挂号(18910288832)微信需要挂号联系客服(18910288832)各大医院服务项目!专家挂号,办理住院加快.检查加快,产科建档,指名医生挂号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广州,各大医院代挂号
和顺图书馆外观。
人民网记者庄志斌摄
尹宪章在家中翻阅老照片。
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摄
尹家“花大门”门楼。
人民网记者庄志斌摄
图片来源:云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审图号为云S(2023)46号
和顺古镇风景。
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摄
位于和顺古镇的李继东家。
本报记者 侯露露摄
和顺古镇远景。
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摄
开栏的话
周边是中国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史是一部生动的文明交流互鉴史,蕴含着“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的深厚情谊,在新时代不断展现新的气象与活力。
本报今起推出“边城见闻”专栏,通过实地采访中国陆地边境地区的地市州盟,讲述中国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经贸往来等故事,见证中国与周边国家亲诚惠容行大道、命运与共开新篇的实践。
说起大山深处,人们往往联想到“偏僻”“封闭”的意涵,何况是在中国大西南的横断山脉深处。
但云南保山市的边陲小镇和顺,情况却恰恰相反。这里户籍人口仅7000人,却有3万多侨胞生活在缅甸、泰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西南第一侨乡”。
记者来到这一滇西小镇,感受到一种非同寻常的文化氛围。这里曾是各国商贾云集的重要驿站,西南丝绸之路穿越于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顺人靠着骡驮马运,将商号开到海外,又驮回四海风物,驮回科技文化和开放思想,驮回一个璀璨生辉的丝路侨乡。
昔日走夷方,今日看开放
和顺隶属云南腾冲,古称“阳温暾”。600多年前的明洪武年间,川湘等地将士远道而来,设卫分屯戍守边疆,“三分差操,七分耕种”,逐渐生根繁衍。据说他们抵达这块西南边地时恰逢冬日,阳光洒在坝子上,一片温暖,故名之“阳温暾”。后因三合河绕村而过,更名为“河顺乡”。此后又取“士和民顺”之意,改名“和顺乡”。
“吾乡中/天地小/而且薄瘦,不得已/为家贫/不得不走,
办棉花/买珠宝/回家销售,此乃是/吾乡人/衣食计谋……”
退休后,李继东喜欢在家带着小孙女读这首《阳温暾小引》。他是土生土长的和顺文化人,最大的爱好是研究和顺、腾冲的历史,曾参与编写《腾冲史话》等多本著作。
和顺西北是物产丰富、出产宝石琥珀的缅甸。“随着人口不断繁衍,耕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和顺人开始前往缅甸、印度等周边国家经商。”李继东说,《阳温暾小引》正是一部当时滇西人到缅甸等国经商——和顺人称为“走夷方”的指南。
和顺所处的腾冲(古称“腾越”)地区一直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有驮着蜀布、丝绸、漆器的商队从川蜀地区进入云南,沿滇西方向翻越高黎贡山后,西出腾越,到达缅甸、印度、阿富汗等国——这条道路又被称为“蜀身毒道”(印度古称“身毒”),也就是西南丝绸之路。
千百年来,骡驮马运,无数物资在这条古道上流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1年所著《马帮旅行》中,曾记述过他眼中的滇西古道。书中提及他在从大理往腾冲途中,遇到许多马帮。马帮首领“骑一匹精力旺盛的小马驹,头戴一顶软皮帽,帽檐上插着一根雉鸡毛,好一副豪侠气概”。
一组数据印证了斯诺的描述。20世纪初,每天有1万多匹骡马、30多个国家的货物在这条古道上流动;和顺人创办的近百家商号中有60多家跨国商号,分支机构遍设国内各大商埠和南亚、东南亚等地。“内地的丝绸、农特产品销往缅甸,欧洲的‘洋货’,缅甸的棉花、翡翠销往中国。”李继东说。
需要挂号联系客服 黄牛号贩子跑腿代挂号北京上海南京天津18910288832